小杰最近发现一岁儿子的阴囊比平时大,摸上去软软的,像个小水袋,不哭不闹似乎也不疼,可这异常现象让家人忧心忡忡。这种常见于婴幼儿及成年男性的问题,在医学上被称为阴囊鞘膜积液——鞘状突未闭合或鞘膜分泌、吸收失衡,导致液体积聚在睾丸周围的鞘膜腔内。它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伴随坠胀不适。发现症状该怎么办?如何科学治疗?
准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滕州博仕男科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强调,发现阴囊肿胀切勿自行诊断用药。专业诊断步骤通常包括:
- 医生触诊: 了解肿块性质、大小、透光性(鞘膜积液透光试验常呈阳性)及与睾丸、附睾的关系。
- 超声检查(首选): 明确积液量、类型(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清晰显示睾丸、附睾结构,鉴别肿瘤、疝气、炎症或睾丸扭转等急症。
个性化治疗方案:科学分级应对
根据积液成因、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类型,治疗方案需因人而异:
一、观察等待(适用于特定人群)
- 婴幼儿(尤其2岁内): 相当一部分婴儿的鞘膜积液源于鞘状突未闭合。如果积液量小、无症状、为单纯睾丸鞘膜积液,且非交通性,医生常建议观察。因其存在自愈可能(鞘状突可能在发育中自行闭合)。
- 无症状的少量积液成年患者: 若积液量稳定、无症状、不影响生活且排除其他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评估变化。
二、鞘膜穿刺抽液(应用有严格限制)
- 原理: 在局部麻醉下,用细针穿刺阴囊皮肤,抽出鞘膜腔内积液。
- 适用情况:
- 作为诊断性穿刺,尤其是积液性质不明时。
- 老年、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积液量极大引起明显不适,可临时抽液缓解症状。
- *重要局限性:*复发率非常高!单纯抽液并未解决液体产生或吸收失衡的根本原因(如未闭的鞘状突),积液往往很快再现。反复穿刺还可能增加感染、出血风险。因此,通常不作为首选或根治性治疗手段。
三、手术治疗(根治的主要方法)
手术是解决大多数症状性、持续性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的金标准,尤其是对成年患者及2岁以上幼儿。
- 鞘膜翻转术(最常见):
- 原理: 开放手术(阴囊切口)或显微手术,切开鞘膜囊,吸尽积液,将多余的鞘膜壁层切除或翻转至睾丸、精索后方缝合固定,使浆膜面朝外。这样积液分泌后会被周围组织吸收。
- 优势: 效果确切、复发率低、能同时处理合并的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常需结扎鞘状突)。
- 适用: 适用于各型鞘膜积液,尤其积液量大、壁厚者。
- 鞘膜切除术:
- 原理: 主要用于壁层明显增厚的鞘膜积液,切除大部分鞘膜壁层,仅保留少量边缘。
- 优势: 彻底去除积液囊腔。
- 注意: 需精细操作,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 腹腔镜手术(主要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
- 原理: 通过腹部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器械,于内环口高位结扎未闭的鞘状突(即腹股沟管内环口)。
- 优势: 创伤相对小、可同时探查处理对侧可能存在的隐匿性鞘状突未闭、伤口美观(腹部疤痕)。
- 适用: 尤其适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双侧鞘膜积液、或传统开放术后复发者。
选择哪种手术? 专业男科医生如滕州博仕男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会根据患者具体年龄、积液类型、严重程度、全身状况以及患者/家属意愿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宜的手术路径和方式(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判断与规范操作,以及术后护理与定期随访。
专业评估是关键,莫因忽视拖延病情
阴囊鞘膜积液虽多为良性,但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无论选择观察、穿刺(极少用)还是手术,都应在专业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婴幼儿并非都需等待,成人出现积液更应及时明确病因。滕州博仕男科医院提醒您,及时寻求专业诊断,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解决积液困扰,守护男性健康。当发现阴囊存在异常肿块或肿胀时,积极面对、科学诊疗最为重要。